人们常说,帝国的崩塌始于内部。曾经的全球经济强国美国市场,如今在关税、贸易战和内部经济冲突的重压下,正显露出裂痕。与此同时,东南亚蓬勃发展的电商市场为寻求增长的企业提供了一个充满活力的替代方案。
美国市场的不确定性
2025年4月17日,加州州长加文·纽瑟姆在加州塞雷斯一家杏仁农场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对特朗普总统的关税政策进行了更严厉的批评。他宣称这一系列举措“对经济具有毁灭性”,并警告称“没有哪个州的损失会比加州更大”。因此,加州在批评声浪中正式对特朗普政府提起诉讼,质疑特朗普未经国会批准而实施的所有 巴西电话号码数据 关税的合法性。纽瑟姆正在积极寻求解决方案,避免加州——这个严重依赖国际贸易的世界第四大经济体——受到加拿大、墨西哥和中国因特朗普挑起的贸易战而采取的报复性关税的影响。
▲图片来自《洛杉矶时报》,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据近期报道,美国4月中旬进一步提高了对华输美商品的关税。具体而言,4月9日,美国对部分中国产品实施了125%的互惠关税,并在原有关税结构的基础上叠加。据报道,此次互惠关税是对中国此前84%关税的回应,旨在平衡贸易关系。此外,美国维持20%的芬太尼关税,这是其2月份为应对毒品流入而采取的政策的一部分。与此同时,由于此前的贸易政策,对电动汽车、太阳能电池板等部分产品征收的301条款关税仍然高达100%。对于某些产品,例如电动汽车,总关税可能达到125%(互惠关税)+20%(芬太尼关税)+100%(301条款关税)=245%。
分析显示,这些关税的实际影响因产品类别而异。例如,一些消费品可能仅面临20%的芬太尼关税和较低的301条款关税,而电动汽车等高科技产品则将承担245%的全额关税负担。这引发了争议,一些经济学家认为,对特定行业的影响可能导致供应链调整和价格上涨。
中国迅速作出反应。4月11日,中国财政部宣布自4月12日起对美国商品加征125%的关税,这是对美国此前加征125%关税的直接回击。中国表示,此举是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必要举措,但暗示不会进一步升级关税战。
▲图片来自Tweak Town,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对贸易战的看法
4月8日,摩根士丹利首席中国经济学家邢自强在宏观策略讨论中分享了他对此次中美关税战的看法。他指出,关税强度几乎完全是由美国贸易逆差而非互惠关税驱动的,其目标是将制造业带 掌握群发邮件:与众多人建立联系的指南 回美国。因此,国际上最初将关税作为谈判工具的认知已经站不住脚,美国市场与全球市场相互孤立、国际贸易回归真空的可能性正在上升。
受疫情影响,美国股市的通胀远超中国,而美国财政部的财政政策和美联储的货币政策如今都难以稳定市场,此次关税战对美国金融市场的冲击将更加剧烈,震荡也更大。过去几十年,美国金融市场能够凭借美股和美债的平衡,抵御全球冲击,但未来这种情况将不复存在。
▲图片来自搜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4月18日,在前新泽西州高等法院法官安德鲁·纳波利塔诺主持的播客节目中,一位中国抖音网红的片段被播放给芝加哥大学政治学教授约翰·米尔斯海默做客座。视频中,这位中国小伙子用英文向美国观众传递了“共产主义意识形态的煽动性和鼓舞人心的信息”:中美两国都从相互联系的贸易伙伴关系中获利,但中国政府将这些利润用于国家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平等,而美国寡头则剥削中产阶级和工人阶级,将双边贸易利润转化为自身利益,导致社会经济不公平,公共产品开发停滞不前。
YouTube上这段30分钟播客(其中的片段只是一段短暂的插曲)的评论令人震惊地一致赞同这位网红的观点。当镜头转向米尔斯海默教授时,他指出了一个有趣的讽刺:这些中国网红的建议与特朗普及其团队在三次总统竞选中用来赢得选票的宣传手段如出一辙,而这正是他两次获胜的关键原因。这与最近对“特朗普吹嘘如何让亿万富翁更富有”的批评形成鲜明对比,显得颇具讽刺意味。
▲图片来自环球时报,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米尔斯海默对中美关系的看法
多年前,在特朗普两届总统任期的“间隔年”期间,民主党学者米尔斯海默教授曾于2022年访问中国,并接受了《中国日报》记者的采访。他对当代中美关系的看法与他2014年的论文一致。
首先,他认为这场竞争是一场零和游戏:一方在经济资源、国际政治影响力或其他方面的获得就意味着另一方在这些方面的损失。
其次,当前的中美关系是一场安全竞争,有可能因南海(菲律宾)、台湾或朝鲜等“导火索”而演变为热战。然而,核大国以及“北京和华盛顿的理性”目前限制了这些可能性。第三,他认为中国崛起并获得更 萨玛旅游 大的国际影响力是完全合理且合乎逻辑的,就像美国抵制中国的增长也是合情合理的一样。前者是出于避免邻国或强国入侵的需要;后者则源于对失去在欧亚大陆影响力的担忧。
▲图片来自环球时报,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最后但同样重要的是,他多年来一直强调的一点是,中国无法和平崛起。他的“进攻性现实主义”理论认为,在一个无政府的国际体系中,大国是主要参与者。理性的大国不确定其他国家的意图,并拥有进攻性军事能力,努力生存。从这个角度来看,大国是修正主义者,他们追求权力最大化,在追求主导地位时倾向于推卸责任和自我提升,而不是采取平衡战略。
这一理论塑造了他对中美关系的悲观看法。米尔斯海默预测,随着中国实力的增长,中国将寻求主宰亚洲,就像美国主宰西半球一样。这一野心将与美国维持全球和地区主导地位的努力相冲突,从而为冲突埋下伏笔。美国在亚洲拥有强大的盟友来对抗中国的崛起,但这些盟友可能会使其卷入本可避免的地区冲突,加剧紧张局势。此外,米尔斯海默并不认为中美之间的经济联系能够阻止冲突。他援引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例子,当时经济上的相互依存未能阻止战争,并指出安全考量通常比经济考量更重要。